年薪千万的中年人,都是做什么的?


天啊,到底是谁在年薪千万美金啊!
近日,据外媒 The Register 披露,Meta CEO 马克·扎克伯格亲自向一位 AI 研究员发出邮件邀请,内容很简单:“我有个 Offer 给你。”——而这封邮件所附的,是一份年薪至少 1000 万美元的 Offer(约合人民币 7183 万元)。
在硅谷,大厂之间的“抢人大战”向来不是什么新鲜事。
但在 AI 大模型时代,这场战斗已然被推向了一个全新的高度——不再是“百万年薪”、也不再是“股票+期权”,而是 CEO 亲自出马,一封邮件送上10000000美元年薪,折合时薪高达5040美金。
是的,你没看错:
八八八八八八八八
位数美元的年薪!

高薪猎头不稀奇,CEO “钦点”才罕见
根据该名研究员的回忆,看到这封来自扎克伯格本人的邮件让他“吓了一跳”。
不仅因为 Offer 薪资的数字之高,更是因为这背后传递出的信息:Meta 已经不再满足于常规的招聘流程,而是直接启动“高层通道”,把真正重要的人亲自挖过来。
这名研究员指出,这种高规格的挖人方式、这种级别的薪酬,足以在 AI 圈引发不小震动。但同时他也表示,当前尚未决定是否接受来自 Meta 的这份天价 Offer。
据相关知情人士透露,这种“定点狙击式”挖人策略是 Meta 近几个月来主推的人才战略,其目标非常明确:锁定全球训练过大型 AI 模型的核心人才,这类人群的全球数量极少,也恰好是当前 AI 技术突破的关键所在。
在大模型时代,模型参数可以有千亿级别,训练周期可以持续数月,硬件资源消耗也可以动辄几千万美元……但真正有能力、能成功带领团队训练出核心基础模型的研究员,放眼全球不过百人——Meta 这次挖角行动的核心,就是这些人。
据悉,Meta 瞄准的候选人清单不过 50-100 人。也就是说,Meta 不是“广撒网”,而是“深挖井”,以高成本去换一个有可能带来质变的 AI 研究领导者。

钱已不是最大的问题,关键在于“能不能请得动”
虽然 Meta 给出了 1000 万美元的年薪,但令人意外的是: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接受。
风投公司 Menlo Ventures 的合伙人 Deedy Das 近日透露,在短短一周时间内,他就得知了至少有三个人都拒绝了 Meta 的高薪 Offer:“Meta 目前给出的AI岗位年薪最少都有200万美元,但它还是输给了 OpenAI 和 Anthropic。AI 人才争夺战已经疯狂到离谱的程度了。”
曾任推特 AI 负责人、现为 Jobright.ai 联合创始人的 Yudian Zheng 也透露,他在 2022 年拒绝了 Meta 开出的年薪百万美元 Offer,只为创办自己的创业项目。
当被问及对于 Meta 如今发出的“千万年薪 Offer”,Yudian Zheng 表示也不算稀奇:“顶尖的生成式 AI 人才竞争已经到了极度激烈的地步。训练前沿模型有点像炼金术:一个深度经验丰富的研究员就可能带来巨大突破。”
不过,根据 SignalFire 的最新报告,Meta 在 2024 年的人才流失率达到了 4.3%,仅次于流失率更高的谷歌(5.4%)。相比之下,Anthropic 的留存率高达 80%,而 DeepMind、OpenAI、Cohere、Mosaic 等也均超过了60%。
可见,AI 研究人员的“流向”不只是薪资博弈,也是一种对团队文化、研究自由度以及项目愿景的综合判断——换句话说,哪怕你有钱,也未必买得到人。

为什么 Meta 开始“疯狂砸钱”?
这背后,隐藏着 Meta 在 AI 战场上日益明显的焦虑感。
在 OpenAI 推出 o3-pro、Anthropic 发布 Claude 4 系列、Google 展示 Gemini 2.5 Pro 的当下,Meta 发布的 Llama 4模型虽然参数庞大、性能尚可,但未能在体验和实用性层面实现对标竞争对手的“降维打击”。
特别是在推理质量、多模态交互和推理效率等方面,Llama 4 没有像 Meta 预期的那样制造爆点,甚至还有开发者社区指出其跑分策略“不够透明”,引发外界对其评估方式的质疑。
为了在未来版本中实现“反超”,Meta 不得不拿出更多资源。

AI 技术背后,真正的战场在于“人”?
尽管 Meta 并未回应相关传闻,但它也确实并不陌生于“烧钱式研发”。
以其 VR 部门 Reality Labs 为例,自 2020 年第四季度成立以来年年亏损,累计亏损超过 640 亿美元。
但同时 Meta 在 2024 年净利润又高达 620 亿美元,再加上裁员 3600 人后,Meta 手里更是握着足够的资源和预算去打这场“AI 翻盘战”。
根据近期 Meta 在一起 AI 相关诉讼中的法律文件披露:公司预计到 2035 年,生成式 AI 业务的累计营收将在 4600 亿美元到 1.4 万亿美元之间。
相比之下,即便 Meta 为了挖 50 位 AI 大牛、每人都开出千万年薪,也不过 5 亿美元——如果 Meta 对 AI 业务的收入预期成真,这笔薪资支出仅是“九牛一毛”。

总结
AI 行业正蓬勃发展,深刻变革着社会与经济。它以机器学习、深度学习等技术为核心,广泛应用于智能医疗、自动驾驶、智能客服等领域。
随着 AI 技术的迅猛发展,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极为旺盛,为求职者带来诸多机遇。算法工程师、大模型工程师、机器学习工程师等技术岗位缺口大,薪资待遇优厚。而且,AI 与多领域融合,产生了如医疗 AI 产品经理等复合型岗位,为不同专业背景的人拓宽了就业路径。
然而,投身 AI 行业也面临挑战。一方面,多数岗位要求具备扎实的数学、统计学、计算机科学知识,以及编程技能,对求职者专业素养要求高。另一方面,技术迭代快,从业者需保持终身学习的习惯,不断更新知识储备,才能跟上行业发展步伐。






发表评论